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是什么,[抄]外部獎勵對內在動機的侵蝕

 2023-10-21 阅读 17 评论 0

摘要:外部獎勵對內在動機的侵蝕實驗 1971年,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的一個著名實驗: AB兩組大學生做數字解題游戲。 A組,每解答一道題就給1美元獎勵,B組則完全沒有任何獎勵。 任務結束,實驗人員讓兩組學生自由活動,通過單面玻璃偷偷觀

外部獎勵對內在動機的侵蝕實驗

1971年,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曾做過的一個著名實驗:

AB兩組大學生做數字解題游戲。

A組,每解答一道題就給1美元獎勵,B組則完全沒有任何獎勵。

任務結束,實驗人員讓兩組學生自由活動,通過單面玻璃偷偷觀察他們各自的行為,發現了有趣的現象:

具有物質獎勵的A組,學生們幾乎都已停止解題,不是閑聊就是發呆;

沒有獎勵的B組,盡管任務已經宣告結束,多數學生仍興致勃勃繼續玩著。

這個實驗,被稱為“外部獎勵對內在動機的侵蝕實驗”。

結果顯而易見:物質獎勵抑制了人們本身對有興趣的工作的積極性。

一個故事

一群淘氣孩子喜歡在一個人家門口玩,特別吵鬧,主人不堪其擾。在多次勸導加警告都無效后,主人想出另外一個相反策略。

他對孩子們說,如果你們每天都來,我就給你們一人一塊錢。

玩還能得錢,孩子們當然很高興。但沒過兩天,主人就對他們說,從今天開始,只能給你們5毛了。

雖頗有微詞,孩子們還是忍了——畢竟還能賺5毛。

再過兩天,主人一攤手說:“不好意思,我沒錢了,不能再給。你們還能堅持來玩嗎?”

孩子們十分憤怒,呸,你想得美!

他們一哄而散,再也沒來過。

從本來喜歡干這件事(內在動機),到“你不給錢我就不干這事”(外部獎勵),物質刺激成功轉移了重心,扭轉了心態。

就算持續給錢,你依然會倦怠

職場也同理。不管你最初對工作多么情緒高漲,從老板給你發工資的那一刻開始,你對工作本身的內在動機(興趣所在),已被外部獎勵(工資、獎金)所取代。

處于這種情況,必然終有倦怠的一天。
很多朋友或許不以為然:明明是錢給得不夠嘛!
只要老板持續給高薪,外部激勵一直在,我怎可能職業倦怠?絕對天天打雞血、玩命干啊!

不,并不能。

同樣在1971年,心理學家布里克曼和坎貝爾提出“適應水平現象”。

所謂適應水平現象,指的是無論我們沉浸在某種成就帶來的滿足感,或某種失落與悲傷時,它都會迅速消褪。

比如,彩票中了頭獎的人,以為自己的幸福感會長久保持,實則不然;同理,失戀的人,本以為自己會悲傷很久,實際你走出來的時間,或許比自己預想的短很多。

讓工作充滿激情

01. 拋開單純打工者心理

抱持打工者心態的人,眼睛往往只盯著眼前的工資,看不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之所以厭倦工作,罪魁禍首也正源于此:被錢所左右,一切以錢為導向,最終失去的是自主感,如此,自然會斤斤計較,疲于奔命。

不妨,將目光放長遠一點。

02.賦予工作額外意義

我公司樓下有很多餐館,但我最愛去的是一家家常菜館。不是菜有多好吃,而是不管面對任何客人,也不管客人點的菜昂貴還是便宜,老板老宋總是表現得熱情又快樂。

有一次老宋說,我開這家店,真不是為了賺錢。我就喜歡做菜給別人吃,如果得到認可,我會非常開心。

正是這種心態,讓老宋樂在其中,回頭客源源不斷,生意也是周邊最好的一家。

03.保持儀式感

每個新人進入一家公司,只要是正規公司,不同程度上會充滿儀式感:

例如,面試、發送offer、辦理入職、簽合同、介紹工位、同事、參觀公司、迎新會、崗前培訓、轉正考核等,都是儀式感的體現。

越有儀式感,員工才越會覺得公司是在鄭重嚴肅地對待自己,反過來,他也才會同樣鄭重嚴肅地面對公司和工作安排。

在之后日復一日的瑣碎中,我們慢慢淡化了這些所謂儀式,也才漸漸越來越感覺倦怠。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人為什么要有儀式感?

最高贊的回答是: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后的精神內涵。

試著給自己設置一些小挑戰或關鍵節點,持續保持儀式感,找回那個失落的自己吧。

如此,那些平凡的日子,將會重新煥發出耀目的光彩。

關于教育

教育應該把“美好”教給學生。應試教育中更多的是壓迫,導致學生畢業之后想盡快逃離,這本質上就是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關于人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快樂,古人的快樂未必比我們少。
科技的進步只能給人們帶來一時的歡悅,卻并不能夠持久。
人類真正的幸福來自平和寧靜的心境。
所以,不要想著改變世界,世界不需要改變。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k8K5heHd3bfOEJ6eQHqIfA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eiyinfu/p/108868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hbdhgg.com/1/153579.html

发表评论:

本站为非赢利网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2 匯編語言學習筆記 Inc. 保留所有权利。

底部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