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 - 吳軍.浪潮之巔

 2023-10-18 阅读 11 评论 0

摘要:2007年的書,竟然才讀到,如果07年在南方潮濕寒冷的大學里踽踽獨行的傻不啦嘰的少年多把心思放一些在這上邊,而不是那些無所謂的花花草草風花雪月,人生軌跡會有不同嗎? ? --17.12.08和師弟聊,發現成長路上就是有很多坑,不在前

2007年的書,竟然才讀到,如果07年在南方潮濕寒冷的大學里踽踽獨行的傻不啦嘰的少年多把心思放一些在這上邊,而不是那些無所謂的花花草草風花雪月,人生軌跡會有不同嗎?

? --17.12.08和師弟聊,發現成長路上就是有很多坑,不在前邊踩到就會在后邊踩到,所以沒有什么如果,道理什么時候明白都不算晚。


?“在 2000 年前后,短線投資者發現最快的掙錢方法不是把一個企業搞好,而是炒作和包裝上市。將公司的一部分拆了賣無疑掙錢最快。 ”

“半年后,AT&T 的香農實驗室也幾乎解散了。在AT&T 實驗室解散前,它的主管拉里?拉賓納(Larry Rabinar)博士已經預感到情況不妙了,他很有人情味地為他的老部下們安排了出路,然后自己退離了香農實驗室第一把手的崗位。身為美國工程院院士的拉賓納,無論是學術水平還是管理水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但是他根本無力扭轉 AT&T 實驗室的困境。這也許是命運。 “

和當下大量創業公司的運作模式何其相似!

“互聯網的崛起,對原貝爾實驗室研究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比如,語音的自動識別,曾經被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夢想之一,現在隨著電話時代的過去變得不重要了。今天,世界上主要的語音識別公司只剩下 Nuance 一家,美國整個語音識別市場的規模一年不到五億美元,相當于谷歌兩個星期的收入。而同時,世界上對文字處理、圖像處理技術的需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不斷增加。 ”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時的誰會想科大迅飛現在的身價?(查了下,科大迅飛是99年成立的)

”IBM 能成為科技界的常青樹,要歸功于它的二字秘訣——保守。毫無疑問,保守使得 IBM失去了無數發展機會,但是也讓它能專注于最重要的事,并因此而立于不敗之地。 “

想到個人的人生選擇:創業or就業?產業化or科研理論?不管選了哪個,就別嘰嘰歪歪,兩邊都難,兩邊的好處你不能全占了。

”機械革命從三百年前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一般認為其高峰是十九世紀末期。當時很多人認為機械可以代替一切,就如同今天不少人認為計算機可以代替一切一樣。“

放在十年后的今天仍舊成立:就如同今天不少人認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一切一樣。

有一位先哲說過,社會的需求對科技進步的作用要超過十所大學。計算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發明的。 “
在計算機的研制過程中有無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最主要的三個人應當是馮·諾伊曼、毛奇萊和艾科特,應該講馮·諾伊曼是今天運行程序的電子計算機系統結構(architechture)的主要提出者,這個被稱為馮·諾伊曼的系統結構影響至今。毛奇萊和艾科特是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亞克(ENIAC) 研制的總負責人(很遺憾,它其實并不是今天計算機的祖先,因為它不能加載程序,指令要重復地輸入進去)在研制世界上第一臺現代計算機 EDVAC 的設計方案時,他們三個人共同參與了,最后由馮· 諾伊曼起草并交給了軍方,軍方的負責人拿到方案后隨手在上面寫上了馮·諾伊曼的名字,從此毛奇萊和艾科特的貢獻就被淡忘了。后來,毛奇萊和艾科特認為計算機的產權應該屬于他們自己而不是他們所在的單位賓西法尼亞大學。兩個人和大學鬧翻了,出來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公司 艾科特-毛奇萊公司。該公司研制出一種叫UNIVAC 的計算機,提供給美國統計局和軍方用。但是因為艾科特和毛奇萊都是不會經營的學者,很快他們的公司就賠錢關門了 。”

胳膊拗不過大腿的典型案例,當然,牛到可以超越時代的人例外。

“我們前面講過,IBM 成功的秘訣是保守,它基本上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如果蘋果公司失敗了, IBM 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如果前者成功了,IBM 依靠它強大的技術儲備完全可以后發制人。 ”

一如今天英偉達祭出開源DLA

“IBM 由于長期處于計算機產業的壟斷地位,從上到下都習慣于高福利的舒適環境,機構龐大、官僚主義、人浮于事和內耗嚴重等等。IBM AT&T 的不同結果可以看出一個有遠見的經營者和一群貪婪的短期投機者在管理水平上的差別。

現在,IBM 的很多研究員只能從研究項目中拿到一大半而不是全部的工資,另一小半必須通過參加產品項目而獲得,因此一些單純搞研究的科學家不得不離開。對 IBM 的這種政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IBM 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科研必須和產品相結合。”
十年后,中國的電子工業部主持清華大學等幾家單位攻關,研制出了被稱為中華學習機的Apple 的兼容機,當時售價也只有 400 人民幣,而當時一臺 IBM PC 要兩萬人民幣,所以中華學習機不到兩年就賣掉了十萬臺,超過其它微機同期在中國銷售的總和。很遺憾,中國的這家公司,也是我工作的公司,非常不會經營,作風上很像個政府機關而不是商業公司,從來就沒有發展起來。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

?

想反,如果一個人不能腳踏實地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即便名氣再大,才高八斗,在硅谷也很難混下去。大多數時候,硅谷公司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太看重那些不能帶來實際效益的名氣。在 2000 年,由于互聯網泡沫導致硅谷過度繁榮,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找不到人,那時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憑一張嘴。很多經常跳槽而不腳踏實地做事的人跳來跳去跳到一個主管的位置。2001 年以后,用人不當的公司很多倒閉或被迫大量裁員,真正的高手或者還呆在原來的公司,或者被別的公司錄用,或者轉到了學術界。而一大群各個級別的混混都到了人才市場上待價而沽。這些人中很多原本是技術精英和管理人才,但是一旦養尊處優時間長了,名不符實了,便很難再在硅谷生存了。偶爾會有一兩個小公司到那里去找人做事,常常一下子圍上一大堆人。如果問他們會做什么,大部分給你的答案都相同,如果你給我一個團隊,我一定能替你管好。這里面雖然不乏真正的管理者,但是很多是眼高手低的高手。招人的公司顯然不傻,它們需要干活的而不是養老的。

今日勵志。

?

后邊都是碎片時間在讀,和作者批判的一位女高管一樣,從小走來自己都是耳根子極軟,沒有主心骨,這一點在很多時候是硬傷,平常人的工作、學習中也是一樣,牢記自己有這個毛病,每次行動之前提醒自己一次。

------------------第三版下冊----------------

“世界各國的博士生都面臨同樣一個問題,花了四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研究的課題畢業以后可能沒什么用處,因為博士生不一定能自由選擇課題,也未必非常了解學校以外的社會”,"大學教授看上去自由自在,可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不像公司員工被綁在上司交給的任務上,但是沒有經費是萬萬不能。因此,大學教授天天圍著經費轉,政府有什么任務他們就不得不申請什么課題“

原來全世界都是這樣。

未完,有空繼續。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zhengmeisong/p/78596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料均为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交流使用。

原文链接:https://hbdhgg.com/4/150178.html

发表评论:

本站为非赢利网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2 匯編語言學習筆記 Inc. 保留所有权利。

底部版权信息